初心不變作文示例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春風桃李,落葉梧桐。萬物靈長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著自己音容相貌。好像自然的事物沒有是什么亙古不變的。但是不變與變化應該是互相依附的存在。
執子黑白的人生,落在經緯交錯的方格中,步步為營,如履薄冰。他以宏觀萬變,應對棋局的滄桑巨變。吳清源先生的人生就是這樣,他與他的棋子落在那個格局混亂的民國時代。棋局上的他,以詭異簡潔的手法,變幻莫測的棋局,讓對手“繁華殆盡”棋局之外的他,同樣是一個隨世事漂泊的,一個只心系圍棋的獨行者。而無論是在對弈中還是生活中,吳清源先生都是以萬變之化,應對萬變之事。
“百讀紅樓百動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從細筆驚新語,重向高山愧舊琴”這,就是文學泰斗周汝昌先生一生的精神寫照。
當初曹雪芹耗盡畢生心血,歷經十年滄桑,在“紅樓”的筆耕中走到了他自己生命的盡頭。而文學大師周汝昌,在研究“紅學”長達六十年的旅途上,同樣奔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可誰知,在這條生命的長跑中,他所度過的心酸苦楚。年少的周先生,治學書畫,絲竹粉墨,無一不精。他雖生于書香門第,但是他的年少時光卻是在那個哀鴻遍野的社會里聽著軍閥混戰的炮聲度過的。而引領他走上紅學之路的是與胡適先生的一次偶然相遇。從此,這位紅學大師真正的旅途便開始了。無論是長達八年抗戰,還是對文學家地獄般的***,都沒有絲毫擊退這位大師前進的步伐,當周先生完成他當初對胡適先生的提議時,已經度過五十六個春秋,于是百感交集的周先生賦詩道:“五十六年一愿償,為芹辛苦亦榮光”他用他那一生未變的宏愿,勇敢的應對中國百年的滄桑巨變,當真是“以不變應萬變”
無論是萬變的吳先生還是不變的周先生都已經遠離了我們,而在生活中迂腐的人永不改變,趨炎附勢的人變得過火。大抵都是因為他們對生活與未來充滿迷茫與恐懼,以至于迷失了自己,而歷史在永恒的變化中,終將會模糊這些人的印記。不被世人所追憶。
吳清源先生和周汝昌先生的身上都存在著“不變”與“變化”至于原因,在我看來,兩位先生甚至是許多偉人,都有著一個永恒不變的信念,來抗擊世事的滄桑巨變。
所以不變的信念就好像未經雕刻的胚玉,在歷史的如刀般的變化中,堅持本心,終將會刻出令人敬仰的雕塑。
初心不變作文示例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現如今,科技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普遍提高,吃草根,啃樹皮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面對舒適的生活,老一輩提出了質疑,下雪后就停課。哪有艱苦奮斗的體現,難以理解。而我認為,時代在進步,奮斗之心還是有的。
學海無涯苦作舟。在古代有懸梁刺股,鑿壁偷光,聞雞起舞。在歐洲牛頓利用放牛時間鉆研學習。愛迪生在火車上做實驗打翻器材兒被扇聾一只耳朵。古往今來,此等例子不勝枚舉。在那時,生活條件不行。迫不得已,而在現在,君不見埋頭于題海的學生,君不見每晚奮斗到一兩點的孩子,難道只有在牛背上讀書才能叫做艱苦奮斗。
在當今社會人才競爭愈發激烈。在這無硝煙的戰場上。父母們恨不得早日為孩子披上戰甲,讓他們披荊斬棘,早日在茫茫人海中,開辟出一條道路,因此就有了各類學齡前教育孩子們,在不合適的年齡就有了過重的負擔,令人堪憂。更有甚者,小孩一出生就被掛起了高考倒計時牌,此等奮斗真是有過之而不及。
有專家曾說,各種學齡前教育正在泯滅孩子們的童真,這一代孩子所承受的包袱遠比上一代孩子的沉重。誠然,我們也只能感到深深的嘆息。
近年來,因學習壓力過重而導致跳樓事件層出不窮,學業競爭之激烈,非常難以想象。為此,何來不能接受風雨的洗禮磨煉,被寵壞的一代之說。
時代在改變,時代已經進化到競爭無需用苦力的時候了,今天的孩子需要面對的不足是自然界風雪的考驗。學生們以勤奮為盾,以智力為鑒。逐鹿高考,直面人生。
而良好的生活環境,是學生們逐鹿高考所必需的后勤補給。其意義重大,今非昔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競爭。時代在改變,但在這個充滿激流的社會,揚起船帆,避過暗礁與激流,奮勇直前,劃向勝利的彼岸,這是每個時代所具有的特征,只是形式不同。
時光飛逝,新時代來臨,在這個新時代,人們初心不變,都為追求理想而奮斗。不可以舊時代的眼光看新時代的新事物,不忘初心,有始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