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一種剛需作文示例一
當每一個公民,都擁有發掘美好的眼睛與心靈,擁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僅是個人之福,也是國家之幸。
上海市某兒童畫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個洞,評審們好奇地問,這是不是一幅破損的作品。小朋友說,這是進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尋味。如何擦亮發現美的眼睛,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去回答的課題。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發現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
根據教育部日前與13個省(區、市)簽署的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備忘錄,當地政府將會同教育部門支持學校美育發展,建立美育評價制度。這是《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印發之后,推進學校美育工作的又一重要舉措。
眾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沒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幾千年前,孔子就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強調審美教育對于人格培養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聲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喬布斯也曾直言,蘋果與其他計算機公司最大的區別,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時,始終保持對于藝術和美的追求。
然而,如何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賦予美育應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體的評價機制,去培養和提升每一個公民的審美能力,卻長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這或許是因為,社會上并沒有形成對審美能力的饑渴感。在人生每一個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術館內,許多人駐足于一幅名畫前,凝神欣賞;音樂廳內,觀眾為一首樂曲微笑、頷首、動心;街頭駐足,白發蒼蒼的老人,衣著得體、妝容精致地在你身邊神采奕奕地走過,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認為,美既不能充饑,也不能養家糊口,不懂審美也沒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質供應日益豐沛、精神問題愈顯突出的現代社會,審美能力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個人來說,它關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們每個人身處相同的世界,但是對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視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難怪有人說,“從我們心中奪走對美的愛,也就奪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對社會而言,審美能力也是培育歷史文化意識的重要基礎。如今,盡管有越來越多的人出國后選擇去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瑪雅美術館參觀,但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卻不在少數;盡管城市中的雕塑越來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卻寥寥無幾;藝術品市場繁榮火爆,但泡沫也不小,個別收藏者連作者都不了解就舉牌,一轉身又投向下一場拍賣。可見,缺乏足夠的審美能力和對于美的內在追求,國民很難在內心深處真正樹立文化自信,也很難在繼承歷史的基礎上再進一步,不斷提升現代文明的水位。
這個意義上講,美育是一種剛需。從現在起,全社會真正行動起來,支持美育發展,建立科學的美育評價制度,為時不晚。尤其是學校教育,要把美育課的開展真正重視起來,不斷完善相關課程,配備充足的教師,探索科學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徹底從只重知識傳授、技能訓練,輕視人格養成與心靈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來,注重引導學生的感知能力與審美情趣,保護好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很多時候,為美而獻身,比為面包而活著更加幸福。當每一個公民都擁有發掘美好的眼睛與心靈,擁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僅是個人之福,也是國家之幸。
美育是一種剛需作文示例二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這是久別重逢之美;“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這是典雅含蓄之美;“生命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是求真理之美。而我們要能體會這種美,就要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這就需要美的教育。換句話說,美育是一種剛需。
美育是一種剛需,它能讓我們發現生活中的美,從而更加熱愛生活。
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經歷了美的教育,我們就更能體會到生活中的種種美好。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月亮,冬天的雪,自然萬物,無一不美。東晉的謝安一日在雪際舉行家庭聚會,便問子侄:“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哥哥的兒子胡兒說:“撒鹽空中差可擬”,而哥哥的女兒回答:“未若柳絮因風起”。這個女子就是后來著名的女詩人謝道韞。試想,由漫天白雪而想到春日飛絮,若非經歷了美育的熏陶,又怎會如此詩意盎然呢。因而,我們需要美育,美育可以讓我們在未來庸俗的生活中留一點浪漫想象。
美育是一種剛需,它能給我們更加健康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
與美相對的是丑。一個人如果能從小接受關于美的教育,那么它大概率會成為一個正直、善良、有責任心的人,成為一個心懷理想和理想主義的人。相反,一個人如果生長在諸如自私、野蠻、剝奪遍地的環境里,從來沒有人告訴他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那么他大概率會成為一個壞人,給社會的安寧和諧帶來隱患。孟子的母親就知道學人哭喪是不美的,學人做生意是不優雅的,而學人讀書是美的。所以她在學堂邊定居,讓孟子學習禮義教化,經歷美育的熏陶。在這種過程中,孟子慢慢成為一個具有高貴人格的大丈夫,“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他的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
美育是一種剛需,它有利于社會正能量的積聚與傳播。
當今社會,相比于“正能量”,人們似乎更加喜歡“毒雞湯”。但我仍然要誠懇地說,我們這個社會需要美育。我們需要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們需要知道,用地溝油是丑,賣假藥是丑,給孩子打毒疫苗是丑,官員貪腐是丑;我們需要知道助人為樂是美,恪盡職守是美,為正義呼喊是美,為人民服務是美……有這樣一個結論:壞人不覺得自己是壞人。經過美育,讓人得以知是非善惡,真假美丑是當今社會的剛需。
于個人,美育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命,留戀這個世間的美好。培養我們健全的人格,有獨立的精神;于社會國家,美育能夠讓社會正氣安然,安定祥和。因而,美育是對人進行的一切關于美好的教育,是一種剛需,于人于己,于國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