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有些事,如老婆婆壓在箱底的嫁衣,每年都有那么幾天拿出來翻曬,抑或幸福抑或痛苦。我的中考便是如此。
那還是80年代后期的事。那年我發揮的很好,以致于成績位居全校新生之首。其后的一個多月,全家都沉浸在喜悅之中。
那些年中專院校比較普及,那是無數中等以下城市特別是農村孩子的首選。因為一旦考中,就意味著戶口“農轉非”,工作是由國家分配,級別還成了國家干部。我雖然不是農村的孩子,但也不過是生活在小縣城,渴望有一份好點的工作,僅此而已。
志愿是考前填的。這確實風險很大,你不知道自己的成績,只能根據平時的成績估計。填高了,怕考不好,錯過能上的學校;填低了,考得好沒上到好學校心里懊悔。
我的志愿是父親代填的。那年頭郵電正吃香,郵電學校也就水漲船高,錄取分數居高不下。而且有名額限制。省郵電學院當年我所在的小城是錄取名額只有一個,好在我填志愿時并不知道父親冒著這樣的風險,所以倒也沒啥壓力。
分數出來后,父親有了底氣,就找熟人到招生辦查了一下,證實我的分數居此志愿之首,全家人更加放心,那個暑假就坐等錄取通知書的到來。
通知書的發放跟現在的高校錄取有些相似,那就是先發一類,再發二類、三類。省郵屬于一類,理應先發。
翹首以待到八月份就陸陸續續傳來發榜的消息,不敢離家半步,害怕錯過郵遞員送來的喜訊。八月中旬,都有同學都收到二類學校通知書了,我的通知書還沒來,心中不免焦急。
八月底,金榜題名的同學已經開始去新學校報到了,不明就里的全家人焦慮起來。父親打探了一圈,卻毫無結果。
直到有一天,鄰家的侄兒從鄉下來,看到我就問:“你怎還不去縣中領錄取通知書啊?廣播都廣了一周了!”那時鄉下有廣播,城里沒有,所以我沒聽到。
我將信將疑。因為我志愿沒填。第一志愿沒填,第二三志愿也沒填。
我飛奔到父親辦公室,把這壞消息告訴了他。父親聽了,只對我說了一句:“你先回家,我現在去招生辦!”就匆匆走了。
我只記得從父親的辦公室走到家,用了很久很久,仿佛有一個世紀……
直到天黑,父親才回來,卻躲著我期待的目光,拉了母親,關了房門,壓低了聲音,在里面談話。
以后接連好多天,都很少見到他。即使回家,也是匆匆。
終于有一天,父親疲憊地對我說,明天去縣中報到吧,最后一天了……然后告訴我,他找到了省郵電學院,學校的招生處查了,明確告知根本就沒見我的檔案,他說肯定是你們地方招辦壓下的,他們也沒辦法,只能按送達的檔案從高到低錄取……
在這關系至上的小城,第一次讓我徹底明白,只有刻苦努力并不能改變我的命運。
十七八歲的花季年華,本是人生最光鮮亮麗的時光,我卻卷縮在自己的憂傷里,抑郁寡歡。
現在想來,這件事對父親的傷害可能還要大于我。父親少小離家,跟隨祖父到省城從小學讀至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北方的某個城市,工作順利,職務升至市委書記的秘書,卻執意要回來報效貧窮落后的家鄉。事實上,那年我們全家搬到這個陌生的小縣城才三年光景。
這就是家鄉對滿腔熱血的游子的回報——真是一種諷刺!
十年后,參加老公的一次同學聚會,杯籌交錯間談到誰誰是某年畢業,考上的某所學校,轟然聽到熟悉的某年,熟悉的某所學校。我放眼望去,那個當年頂替我的,害得我青春失去光彩的那個人——不是別人,竟是老公的從小玩到大的好兄弟!那頓飯我食不知味,精神恍惚。
猶豫了好久,終究沒對老公說出這個秘密。
我已學會了釋懷,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好了。
只是偶爾,想起當年的中考,還會一陣心痛。